本部落格文章版權所有,禁止私自商業用途。
若汽車關稅調降為0,對台灣汽車產業、日韓進口車的全面影響分析
若台灣將汽車進口關稅由現行的17.5%調降為0,將對國內汽車產業投下一顆震撼彈,其中,長期以來在台灣市場佔有重要地位的日本與韓國進口車,將會是這波衝擊下的核心要角。降稅後,預期將引發市場價格、銷售結構、產業鏈乃至消費者購車選擇的連鎖反應。
對日本與韓國進口車的直接影響
1. 售價顯著降低,競爭力大幅提升:
關稅是進口車成本結構中的重要一環。除了17.5%的關稅外,進口車還需負擔貨物稅(依排氣量為25%或30%)、營業稅(5%)等。關稅取消後,日韓進口車的終端售價將有顯著的下調空間。以一輛完稅價格(CIF)為新台幣100萬元的進口車為例,關稅即佔了17.5萬元。這筆成本的免除,將直接反映在車價上,使得日韓車款在與國產車及其他進口車的競爭中,具備更強的價格優勢。
2. 市場佔有率預期將進一步擴大:
台灣汽車市場長期由日本品牌主導,無論是國產化的豐田(Toyota)、本田(Honda),還是進口的豐田(RAV4)、凌志(Lexus)、馬自達(Mazda)等,皆長期盤踞銷售排行榜前段班。根據2023年及2024上半年的銷售數據,Toyota RAV4與Lexus NX等車款持續位居進口車銷售龍頭。
韓國品牌如現代(Hyundai)與起亞(Kia),近年來也以其新穎設計、豐富配備及具競爭力的價格,在台灣市場急起直追,市佔率不斷提升。例如,Kia的Sportage與Hyundai的Tucson L等車款,皆在競爭激烈的休旅車市場中取得亮眼成績。
在關稅歸零的利多下,這些原本就具備高人氣的日韓進口車款,將能以更親民的價格吸引消費者,預期將進一步蠶食國產車及其他進口車的市場份額。
對台灣汽車產業的衝擊
1. 國產車面臨嚴峻挑戰,價格與價值重新定位:
國產車最大的優勢之一即為價格。關稅取消後,進口車與國產車的價差將大幅縮小,部分原本選擇國產中高階車款的消費者,可能會轉而投向同價位甚至更低價位的進口車。這將直接衝擊國內汽車製造商如裕隆、中華、和泰(國瑞)及福特六和等。
為求生存,國產車廠勢必得在「價格」與「價值」上做出回應。除了可能被迫跟進降價外,更需強化產品本質,例如提升安全配備、導入新世代動力系統(如油電混合、純電)、強化內裝質感與科技應用,以「價值」說服消費者。
2. 國內汽車產業鏈恐引發連鎖效應:
台灣的汽車產業不僅僅是整車組裝廠,更涵蓋了上千家的零組件供應商,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。若整車銷售下滑,將連帶影響到零組件的需求,對國內的鋼鐵、橡膠、塑膠、玻璃、電子等相關產業造成衝擊。部分體質較弱、技術含量較低的零組件廠,可能面臨訂單減少、產能過剩的困境。
經濟部先前曾表示,若汽車關稅降至零,恐將衝擊國內相關產業數十萬的就業人口,並造成鉅額的稅收損失。
對其他進口車(歐美品牌)的影響
1. 競爭加劇,價格策略被迫調整:
歐洲與美國的進口車,在台灣市場多半定位於豪華或中高階品牌。當日韓進口車的價格天花板因關稅取消而下降時,無疑會對價格帶相近的歐美車款產生壓力。例如,原本考慮購買歐洲入門級距休旅車的消費者,可能會因為日系高階休旅車降價後的更高性價比而改變心意。
因此,歐美車廠在台灣的定價策略可能需要重新思考,甚至被迫跟進降價,或在配備上提供更多優惠,以維持其市場競爭力。
2. 品牌價值與市場區隔更加重要:
面對日韓車款的價格攻勢,歐美品牌將更需要強調其獨特的品牌價值,例如德國車的操控與安全、瑞典車的極致安全理念、美國車的強悍性能或創新科技(如Tesla)等。透過更清晰的市場區隔,穩固其目標客群的忠誠度。
對消費者的影響
1. 購車成本降低,選擇更多元:
對消費者而言,汽車關稅調降為0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的車輛。市場上將出現更多價格具競爭力的進口車款,消費者的選擇將不再侷限於少數幾個品牌或車型,可謂一大福音。
2. 促進市場良性競爭,提升整體服務品質:
關稅保護傘的消失,將迫使所有車廠(無論國產或進口)端出更具誠意的產品與服務來爭取消費者認同。從車輛本身的品質、安全配備,到後續的保養維修、客戶服務等,都有可能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獲得提升。
結論
總體而言,汽車關稅調降為零對台灣汽車產業是一把雙面刃。對消費者以及原本就具備強大產品力的日韓進口車而言,無疑是一大利多,可望刺激銷量,擴大市佔。然而,對於長期在關稅保護下發展的國產車及其供應鏈,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,轉型升級將是唯一的出路。同時,歐美等其他進口車廠也必須重新調整市場策略,以應對更加白熱化的競爭格局。政府若要推行此政策,勢必需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,以協助國內產業轉型,減緩衝擊,並在開放市場與保護產業之間取得平衡。
留言
張貼留言